1、宝冠螺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宝冠螺主要生活在太平洋——印度洋热带海域内的珊瑚礁周围,以捕食海藻、浮游生物为生。它们生命力极强,被视为健康、长寿的象征。

2、唐冠螺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唐冠螺因形状类似唐代的冠帽而得名。其主要栖息在碎珊瑚底质的浅海,以棘皮动物为食。它们壳面的颜色从灰白到金黄色,具有金属光泽,观赏价值极高。

3、法螺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法螺是佛教举行仪式时的一种吹奏乐器。它们喜欢栖息在海藻繁茂的岩石和珊瑚礁上,是啃食珊瑚礁的长棘海星、海胆的天敌,所以法螺又被称为“珊瑚卫士”。

4、鹦鹉螺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鹦鹉螺的祖先早在4亿年前就已出现,因外形形似鹦鹉嘴而得名。它们的外壳由许多“房间”组成,每个“房间”有像管道一样的腹管相连,通过气体排放控制自身浮沉,游速极快!科学家利用这种特性,解决了潜水艇升降的难题,所以第一艘潜水艇也被命名为“鹦鹉螺”号。

5、剑鱼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剑鱼又名箭鱼,身材修长、肌肉紧实,吻部长而尖,约占其全长的三分之一。它们游速极快,平均时速可达100公里/小时。其攻击性极强,尖锐锋利的吻部可以在冲刺时轻易刺穿许多物体。

6、旗鱼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旗鱼背鳍高大,展开时仿佛扯住的旗帜,因此得名旗鱼。它们体形与剑鱼类似,但在游泳时旗鱼会放下背鳍,以减少阻力,同时用长长的吻部将水向两边拨开,提高速度。其游速也极快,但最快游速有130公里/小时和190公里/小时两种说法。

7、枪鱼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枪鱼和旗鱼是近亲。除了身材修长和吻部尖锐外,它的背鳍能延长到身体后方,腹鳍呈丝状,这是枪鱼与剑鱼、旗鱼的区别所在。枪鱼是它们中平均体重最重和体型最大的,但游速也极快,短距离便能超过110公里/小时。枪鱼性格凶猛,除了人类与虎鲸,成年枪鱼几乎没有天敌,特别是蓝枪鱼。

8、笙珊瑚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笙珊瑚是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特有的一种珊瑚。它们属于软珊瑚,但有坚硬的碳酸钙骨骼。珊瑚体呈半球形或团块形,表面平坦,骨骼由许多红色的细管所构成,并由大量绿色或灰色的珊瑚虫所覆盖,细管直径约1-2毫米,排列成束状,宛如国乐器笙一样,所以被称为笙珊瑚。

9、轻巧鳞泡珊瑚(泡纹珊瑚)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其又被称作葡萄珊瑚、小气泡珊瑚或泡沫珊瑚。其水螅体呈气泡状,颜色有白色、棕色及绿色,看起来像一丛葡萄或气球,当充分伸展时顶端会变尖。此珊瑚具有攻击性,会使用长长的触须蛰刺靠近的珊瑚。

10、绿海龟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绿海龟亦海龟是各种海龟中体形较大的一种。因其体内脂富含主要食物,即海草叶绿素而得名。然而,它的腹甲为白色或黄白色,背甲则从赤棕含有亮丽的大花斑到墨色不等。识别法为背甲中央为五盾,左右列各为四盾,眼睛上方具鳞片一对,绿海龟俗称黑龟石龟,可能与其身躯远望过去像个大黑圆石有关。

11、环纹蓑鲉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蓑鲉多数拥有艳丽条纹,在珊瑚礁下极易伪装。遇到危险时,能分泌毒素。捕食时,蓑鲉喜欢主动出击,搭配上形如鬃毛的鳍棘,为它赢得了“狮子鱼”的外号。

12、斑点长翻车鲀

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藏

作为体重可以接近3吨的最重硬骨鱼,翻车鲀没有尾巴,仅靠两侧巨大的鳍辅助游泳,外形看起来像被砍掉一截。而其庞大的身体也成为众多寄生虫的温床,所以翻车鲀会定期去珊瑚礁做一次“皮肤护理”,让清洁鱼将体表的寄生虫消灭殆尽。